失眠中医虚实夹杂中医诊断失眠
失眠在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的不足。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可分为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三种类型,其中虚实夹杂型失眠最为复杂难治。这类失眠既有正气不足的虚象,又有邪气亢盛的实象,治疗需要补虚泻实兼顾,辨证施治尤为关键。
虚实夹杂型失眠的基本特点
虚实夹杂型失眠是临床常见的复杂证型,患者往往同时表现出虚证和实证的症状特征。这类失眠患者平素身体比较虚弱,或者因为某些疾病导致的身体虚弱,按理说补补身体就可以了,但偏偏身体内又有火,一吃补药就上火,出现所谓的"虚不受补"现象。
从症状表现来看,这类患者既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慌多汗等;又有实证表现如面红目赤、头痛身痛、痰多腹胀、便秘等。尤其是老年患者、久病之人或长期失眠久治不愈的患者,往往呈现虚实夹杂、多脏同病的复杂局面。如果只清火,火虽降但身体可能更虚弱;如果单纯进补,则可能越补火越重,因此这类失眠比较难治。
虚实夹杂型失眠的常见证型与表现
肝郁脾虚兼痰热型
这是虚实夹杂失眠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患者因长期失眠导致心血耗伤,血不养心,肝血不足而出现心慌;时间一长肝郁化火就出现烦躁、头晕、眼睛干涩等。肝郁还会克伐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成形;脾不运化则生湿化痰,进而形成痰热,表现为头晕头昏。这类患者还常伴有恐惧感,这是因为长期肝郁耗伤肝血,胆气虚损所致。
心脾两虚兼肝火型
这类患者多因思虑过度或劳心伤神,导致心脾两虚,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同时又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出现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这种证型在更年期女性和工作压力大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阴虚火旺兼痰湿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肾阴不足,出现心烦不眠、入睡困难、多梦耳鸣、腰酸、手足心热等阴虚火旺症状;同时又因脾虚运化失司,痰湿内阻,表现为舌苔厚腻、胸闷脘痞、头重如裹等。这类证型在久病体虚的中老年人中多见。
心胆气虚兼肝郁型
患者因受到惊吓或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心胆气虚,表现为虚烦不眠、多梦易醒、胆怯易惊;同时又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闷、喜叹息等症状。这种证型常见于性格内向、敏感多虑的人群。
虚实夹杂型失眠的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的阴阳失调。正常情况下,白昼阳气出于阴则寤(醒),夜晚阳气入于阴则寐(睡)。当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敛阳,就会导致失眠。虚实夹杂型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从病因来看,导致虚实夹杂型失眠的主要因素包括:
1. 情志失调:长期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扰心神;同时肝郁克脾,导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2.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热上扰心神;同时脾胃损伤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
3. 久病体虚:慢性疾病耗伤气血阴精,导致心脾两虚或心肾阴虚;同时久病多瘀,或气虚推动无力而生痰湿,形成虚实夹杂。
4. 劳逸失调: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安逸少动则气机不畅,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形成虚实错杂的病理状态。
虚实夹杂型失眠的辨证要点
准确辨证是治疗虚实夹杂型失眠的关键。临床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 辨虚实主次:需分清是以虚为主兼有实邪,还是以实为主兼有正虚。例如,心脾两虚兼有痰热者属虚中夹实,肝郁化火兼有阴虚者属实中夹虚。
2. 辨病位深浅:需明确病变涉及哪些脏腑。常见的有心肝同病、心脾同病、心肾同病、肝脾同病等不同组合。
3. 辨病理因素:需识别具体的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虚实夹杂型失眠常见的有气郁、痰热、瘀血等。
4. 辨舌象脉象:
5. 辨睡眠特点:
虚实夹杂型失眠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对虚实夹杂型失眠的复杂病机,中医治疗强调"补虚泻实,标本兼顾"的原则,根据虚实轻重、病位深浅、病理因素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1. 补虚与泻实并重:根据虚实比例调整补泻力度,虚多实少者以补为主兼以祛邪,实多虚少者以泻为主兼以扶正。
2. 调理气机:重视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方法,使气机调畅,有助于改善睡眠。
3. 分消走泄:对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采用化痰、祛湿、活血等方法,使邪有出路。
4. 调和阴阳:通过滋阴潜阳、交通心肾等方法,恢复阴阳平衡。
常用方剂
根据不同的证型组合,临床常用以下方剂加减治疗:
1. 肝郁脾虚兼痰热型:温胆汤合逍遥散加减。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等)化痰清热,逍遥散(柴胡、白芍、白术等)疏肝健脾,常加酸枣仁、夜交藤安神。
2. 心脾两虚兼肝火型:归脾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归脾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补益心脾,丹栀逍遥散清肝泻火,常加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3. 阴虚火旺兼痰湿型:黄连阿胶汤合温胆汤加减。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等)滋阴降火,温胆汤化痰祛湿,常加远志、石菖蒲开窍安神。
4. 心胆气虚兼肝郁型:安神定志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远志等)益气镇惊,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常加珍珠母、琥珀宁心安神。
常用药物配伍
针对虚实夹杂的不同病理环节,常用以下药物组合:
1. 补虚药:
2. 泻实药:
3. 安神药:
其他疗法
除中药内服外,还可配合以下方法综合治疗:
1. 针灸疗法:常取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等为主穴,根据证型配穴,如肝郁加太冲,脾虚加足三里,肾虚加太溪等。
2. 推拿按摩:头部按摩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可放松身心,改善睡眠。常用手法有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等。
3. 气功导引: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的运动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改善睡眠有良好效果。
4. 情志调摄: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法舒缓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对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尤为重要。
生活调护与预防
对于虚实夹杂型失眠患者,合理的生活调护对治疗和预防复发都至关重要:
1. 作息规律:建立固定的睡眠-觉醒节律,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相同就寝和起床时间。
2. 饮食调理:
3. 运动适度:白天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4. 睡前准备:
5. 情绪管理:
虚实夹杂型失眠的治疗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患者应保持耐心,遵医嘱坚持治疗,不宜频繁更换医生或方药。同时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因短期疗效不明显而产生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