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斑家族性致死失眠症

失眠症状 2025-10-07 16:13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朊蛋白病,以进行性失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为特征。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综合信息:

1. 病因与遗传机制

  • 基因突变:FFI由朊蛋白基因(PRNP)178位密码子突变(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替换)引起,常伴随129位甲硫氨酸(Met)多态性。
  • 遗传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携带突变基因时,子女有50%的患病风险。
  • 病理特征:丘脑前腹侧和背内侧核选择性萎缩,伴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其他脑区如小脑、下橄榄核也可能受累。
  • 2. 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
  • 顽固性失眠:初期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逐渐发展为完全无法睡眠(24小时睡眠不足1小时),无效。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热、呼吸不规则等。
  • 神经精神症状:快速进展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构音障碍,晚期出现木僵或昏迷。
  • 其他表现:内分泌紊乱(如皮质醇升高、褪黑激素节律异常)、幻觉、情感淡漠等。
  • 3. 诊断与检查

  • 临床诊断:结合家族史、典型症状(失眠+自主神经/运动障碍)及基因检测(PRNP突变)。
  • 辅助检查
  • 多导睡眠图:显示慢波睡眠和快动眼睡眠消失。
  • 影像学:MRI可能显示丘脑萎缩,脑脊液检查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
  • 基因测序:确诊需检测PRNP基因突变。
  • 4. 治疗与预后

  • 现状:目前无治愈方法,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 药物:(短期缓解焦虑)、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但效果有限。
  • 实验性治疗:刚果红、抗朊蛋白抗体等仍在研究中,未证实有效。
  • 预后:病程通常7-36个月(平均18个月),死亡率100%。
  • 5. 流行病学与案例

  • 罕见性:全球仅报道约27个家系、百余名患者,中国河南曾有三代10人发病的案例。
  • 发病年龄:多为20-61岁,平均50岁。
  •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研究进展,可参考相关医学文献或临床报告。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