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辨证分型与对应方药
中医将失眠分为多种证型,不同证型需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肝火上炎型:表现为易怒、头痛、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生龙骨、生牡蛎等重镇安神之品。
心脾两虚型:多见于多梦易醒、心悸乏力,推荐归脾汤或中成药如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液。
阴虚火旺型:伴有潮热、盗汗,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等)。
痰热内扰型:适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气阴两虚型(似睡非睡):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组合效果较好。
2. 简便单方与代茶饮
三味药组合:
莲子+百合(心脾亏虚型);
当归+龙眼肉+枸杞(肝肾不足型);
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心神不安型)。
单味药:酸枣仁(宁心安神)、茯神(利水安神)、分心木(核桃内隔膜)泡水。
3. 经典名方与中成药
半夏秫米汤:源自《黄帝内经》,调和胃气、安神助眠,适合胃气不和型失眠。
安神补心丸:针对心气血不足兼肝肾亏虚,可改善心脏供血与睡眠质量。
交泰丸: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伴心悸、腰酸。
4. 调理注意事项
忌口:避免辛辣、温燥食物(如辣椒、羊肉),以防加重内火。
疗程:中药调理需坚持一段时间,复诊时根据症状调整方剂。
配合生活调整:减少熬夜、适度运动,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组合方剂。若症状复杂或长期未缓解,需结合脉象、舌象等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