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药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失眠治疗 2025-08-27 14:11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失眠药物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医学对睡眠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化,从早期的强效镇静剂到如今的靶向调节药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第一代:水合氯醛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 水合氯醛作为首个合成,1869年被发现催眠作用后广泛使用,但风险极高。其过量会抑制神经中枢导致窒息死亡,玛丽莲梦露的离世即与此相关。由于成瘾性和毒性,这类药物逐渐被淘汰,现仅用于动物或安乐死。
  • 2. 类药物与苯二氮类(20世纪中期)

  • 戊等酸盐曾流行一时,但同样存在成瘾和过量风险。后续苯二氮类药物(如)通过增强GABA受体作用改善睡眠,依赖性和副作用较前代降低,但仍可能导致日间嗜睡和记忆障碍。
  • 3. 非苯二氮类与中成药应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

  • 右佐匹克隆等药物选择性更高,残留效应减轻。中成药如枣仁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通过疏肝解郁、补气养血改善失眠,尤其适用于肝郁气滞或心血不足型失眠,但需注意部分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长期使用。
  • 抗抑郁药如米氮平、曲唑酮也被用于失眠治疗,尤其伴随抑郁症状时,通过调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改善睡眠。
  • 4. 靶向食欲素受体新时代(2025年进展)

  • 2025年国内获批的莱博雷生、达利雷生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通过精准抑制觉醒信号调节睡眠节律,显著降低成瘾风险且无反跳性失眠,代表失眠治疗进入靶向调控阶段。
  • 从粗暴镇静到精准调控,失眠药物的安全性、靶向性不断提升,但需根据个体情况(如是否合并抑郁、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方案。新型药物的出现为长期失眠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上一篇:什么治失眠快 什么药治失眠快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