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治失眠穴位 黄帝内经 失眠

失眠的原因 2025-09-22 11:34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调理失眠的穴位疗法主要围绕"引阳入阴""调和营卫"的原则展开。以下是结合经典理论与现代应用的

一、核心穴位与操作

1. 神门穴

位于手腕内侧,小指延伸至腕横纹的凹陷处。作为心经原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改善失眠又能缓解嗜睡)。睡前用拇指轻揉2-3分钟,产生酸胀感为宜,能补心气、安神志,特别适合多梦易醒的情况。

2. 三阴交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点,睡前按压可健脾养血、调和阴阳。建议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侧穴位3分钟,再换边操作。

3. 安眠穴(经外奇穴)

耳垂后凹陷(翳风穴)与枕骨下凹陷(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用中指指腹旋转按压3-5分钟,对顽固性失眠有特效,临床反馈按压后眼眶酸胀提示起效。

二、时辰辨证取穴

  • 凌晨1-3点易醒:属肝经问题,按压脚背太冲穴(大趾与二趾结合部前凹陷),疏肝解郁,配合热水泡脚效果更佳。
  • 入睡困难伴烦躁:加按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宽胸理气,左右各按5分钟。
  • 三、《黄帝内经》理论支撑

    1. 阴阳平衡:"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失眠本质是阳不入阴,通过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使阳气收敛。

    2. 营卫调和:卫气夜间应入阴分,若运行受阻则失眠。推荐睡前按申脉穴(外踝尖下方凹陷),属"鬼门十三针"穴位之一,按揉100-200次可助营卫循环。

    四、辅助建议

  • 配合子时(23:00-1:00)前入睡,此时阴气最盛,睡眠修复效果最佳。
  • 顽固性失眠可尝试"开四关"疗法(合谷+太冲穴组合),但气血虚弱者需谨慎。
  • 以上方法需持续操作1-2周,体质不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若症状未缓解,建议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上一篇:怎么样治疗失眠效果好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