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整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每天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建立稳定的生物钟,避免周末补觉。
睡前准备:睡前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可以听轻音乐或阅读书籍帮助放松。
饮食调整:睡前避免咖啡、酒精和辛辣食物,可饮用温牛奶或红枣水助眠。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18-22℃),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2. 心理与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通过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或冥想缓解焦虑,华为/苹果的健康APP中有相关指导。
认知行为疗法(CBT-I):减少对失眠的过度担忧,建立“床仅用于睡眠”的条件反射,若20分钟未入睡则离开床。
写日记释放压力:睡前记录烦恼或待办事项,减少大脑兴奋。
3. 物理与中医辅助
穴位按摩:按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涌泉穴(足底)或梳头皮促进放松。
热水泡脚/洗澡:通过体温变化诱导睡意,泡脚水位建议超过小腿。
中成药调理:如归脾液(心脾两虚)、解郁安神颗粒(肝郁气滞)等,需根据体质选择。
4. 药物与专业治疗
短期药物:非苯二氮卓类(如右佐匹克隆)或褪黑素(调节生物钟),需遵医嘱。
物理疗法:如经颅磁刺激(rTMS)、光照疗法等,适用于顽固性失眠。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产生耐受性,优先尝试非药物方法。
综合治疗:单一方法效果有限,建议结合生活习惯、心理调节和医学干预。
如果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情绪问题(如焦虑),建议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