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状就是失眠症 专家 失眠症状是应激反应 不是病
在当下高压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出现了入睡难、睡眠浅、易惊醒等睡眠问题,使得许多人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失眠症。针对这一问题,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指出,出现这些症状的人群并不都患有失眠症。在我国,大部分人的失眠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少部分人群真正患有失眠障碍。
潘集阳教授强调,失眠症状与失眠障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失眠症状是人们面对压力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如学生考试前的紧张、白领因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失眠等。这种情况属于人体正常范围内的表现,大部分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恢复。对于少部分人群,由于应激反应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发展为失眠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那么,如何区分失眠症状和失眠障碍呢?潘教授表示,如果连续三个月或以上出现失眠症状,那么就可以被诊断为失眠障碍。失眠障碍患者除了表现出失眠症状外,还会承受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甚至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针对失眠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国外的主要方法。中国人对药物的依赖性和副作用存在担忧。潘教授解释说,新型的相比老一代的安定类药物,有了显著的改进,使用时间长且安全性较高。但潘教授也提醒,任何药物都有其副作用,服食可能会使个体的警觉性下降,女性在体内的代谢较慢,药效时间可能更长。在服用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药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面对失眠问题,我们应保持警惕但不过度焦虑。偶尔的失眠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恢复。对于持续出现的失眠症状,应及早调整,防止演变为失眠障碍。如果确实需要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听完潘集阳教授的讲解,我们更加明白了失眠症状和失眠障碍的区别,也知道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失眠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失眠的困扰。失眠警钟长鸣:及时调适,远离情绪困扰
在现代社会,失眠问题屡见不鲜,它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生活。当您在床上翻来覆去,夜不能寐时,是否感到焦虑和烦躁?长时间的失眠可能会伴随情绪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出现。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调整和改善。
潘集阳教授,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是一位在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领域有着近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专家。他告诫我们,面对失眠问题,应权衡利弊,科学对待的使用。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但它能有效帮助我们改善睡眠质量,让我们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显然,其利大于弊。
潘教授进一步指出,长期失眠虽然不一定会发展成重型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但可能会使人容易感到烦躁、焦虑等情绪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或改善,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失眠障碍。当个体出现失眠症状时,应及时调整;必要时,应寻求医生的帮助,服用适量的。
潘集阳教授作为精神医学学术带头人和睡眠医学首席专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精神科焦虑障碍临床研究部学习,也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精神科临床精神卫生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他还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睡眠中心接受睡眠临床诊疗技术训练。他的临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的临床药理学和精神生物学。
当您遇到失眠困扰时,不妨寻求潘教授的帮助。他的出诊时间如下:周一全天、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有关睡眠的知识或进行在线咨询,可以访问(
最后提醒大家,面对失眠问题,我们既要重视,也要科学对待。及时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远离情绪困扰,享受健康的生活。希望每位朋友都能拥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迎接美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