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失眠症是什么病 古时候失眠叫什么

失眠症状 2025-08-26 16:59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古代失眠症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不寐"或"不得眠",是一种以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以下从不同角度为您详细:

一、名称演变与内涵

1. 核心称谓:"不寐"是最常见的古称,源自《说文解字》中"寐"字的解释(指坐着打瞌睡的状态),"不寐"即无法进入这种休息状态。在《黄帝内经》中则记载为"不得眠"。

2. 其他表述:古籍中还使用"夜不寐"、"目不眠"等说法,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将军白发征夫泪"描绘的戍边失眠场景。

二、中医病理机制

1. 阴阳失衡: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当"阳气盛"或"卫气不得入于阴"时就会导致"目不眠",本质是阳盛阴衰的阴阳失调。

2. 脏腑关联:主要病位在心(心主藏神),但与肝(肝火旺盛)、脾(气血不足)、肾(阴精亏虚)都密切相关,常见证型包括心肝火旺、气血两虚等。

三、典型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卧不安")

易惊醒("睡不踏实")

早醒难复睡

伴随症状:心烦气躁、记忆力减退、白天精神萎靡等

四、传统防治方法

1. 中药调理:

  • 经典方剂:酸枣仁汤(养血安神)、甘麦大枣汤(调和脏腑)、朱砂安神丸(重镇安神)等
  • 简易茶饮:黄芪+枸杞+合欢皮煮水(适合气血亏虚型)
  • 2. 外治疗法:

  • 吴茱萸粉贴涌泉穴(引火下行)
  • 中药足浴配合涌泉穴按摩
  • 3. 作息调节:强调"子午觉"(夜间11-1点睡眠,午间小憩)的养生理念

    五、文学艺术中的意象

    古人常以"孤灯明灭"、"残灯欹枕"等意象描绘失眠,如李煜"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柳永"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等,反映出失眠带来的心理煎熬。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