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调整阶段(1-2周)
建立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包括周末),建议23:30前入睡
创造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完全黑暗(使用遮光帘)、安静(可配白噪音)、凉爽(22-24℃)
睡前90分钟准备:调暗灯光,停止使用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可尝试阅读纸质书
2. 行为干预阶段(第3周起)
实施"15分钟法则":躺床15分钟未入睡就起床,到昏暗环境做单调活动(如叠衣服)
限制卧床时间:仅用于睡眠,避免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
午后避免咖啡因: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约1杯中杯美式),且14:00后不摄入
3. 身心调节阶段(持续进行)
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
呼吸练习:睡前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循环5次)
写"烦恼清单":睡前将担忧事项写在纸上并告诉自己"明天处理"
4. 营养补充建议
晚餐补充色氨酸:小米粥、香蕉、温牛奶(乳糖不耐可换无糖酸奶)
可考虑营养素:按需补充镁剂(200-mg/天)或褪黑素(0.5-1mg,短期使用)
5. 需要警惕的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医:
每周失眠≥3次且持续1个月以上
伴随心悸/手抖/体重骤变(需排查甲亢)
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需评估抑郁倾向)
多数年轻女性的失眠与作息紊乱、情绪压力有关,通过系统调整2-4周通常可见改善。建议先坚持执行基础方案2周,80%的轻度失眠者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缓解。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到三甲医院睡眠专科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