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治疗
1. 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超过30分钟)
睡前避免咖啡因、酒精及刺激性食物,晚餐不宜过饱
营造安静、黑暗(18-22℃)的睡眠环境,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减少干扰
2. 心理与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I)通过纠正错误睡眠观念、刺激控制(卧床20分钟未入睡则离开卧室)改善睡眠效率
冥想、深呼吸或轻音乐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3. 运动与饮食调理
白天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多摄入色氨酸食物(牛奶、香蕉、小米粥),睡前温饮牛奶助眠
4. 中医非药物疗法
针灸选取神门穴、三阴交等穴位调节气血
推拿、耳穴压丸及中药足浴等辅助手段
二、药物治疗
1. 西药治疗
短期使用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3.75-7.5mg、唑吡坦5-10mg),减少依赖风险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者
2. 中药调理
辨证用药:心脾两虚用归脾丸,心肾不交用天王补心丹,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丸
创新中药如益肾养心安神片(含酸枣仁、灵芝等)可改善睡眠质量
三、特殊注意事项
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优先控制原发病
苯二氮类药物可能增加跌倒及认知障碍风险,老年患者慎用
长期失眠建议记录睡眠日记,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四、指南推荐
2025年《失眠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强调针刺联合中药的疗效,证据等级为1B;《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推荐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线干预。
以上方法需个体化选择,严重失眠或合并精神疾病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