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优先推荐)
1. 认知行为疗法(CBT-I)
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案,通过睡眠限制(固定起床时间)、刺激控制(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等方法重建睡眠节律。
需持续4-8周,有效率可达70%-80%。
2. 睡眠环境优化
保持卧室温度18-22℃、完全黑暗,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
睡前1小时避免电子设备蓝光,可改用暖光阅读。
3. 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每分钟6-8次)或正念冥想,每日练习20-30分钟。
二、药物辅助治疗(需医生指导)
1. 新型药物
莱博雷生: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通过调节清醒信号改善睡眠结构,长期使用依赖性低。
益肾养心安神片: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显示可提升睡眠质量41%,适合老年或肾虚型失眠。
2. 传统药物
短期可用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但需避免连续使用超过4周。
中药如酸枣仁胶囊、天王补心丹适用于心血不足或阴虚型失眠。
三、中医调理
针灸:取神门、三阴交、安眠穴,配合耳穴压豆。
食疗:晚餐食用小米粥、酸枣仁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四、生活方式调整
运动: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饮食:下午4点后禁咖啡因,晚餐不过饱,可适量补充色氨酸(牛奶、香蕉)。
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多导睡眠监测。顽固性失眠需综合干预,单一疗法效果有限,建议结合个人体质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