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调理
1. 辨证施治
心脾两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乏力,可选用归脾汤或人参健脾丸调理,配合针灸心俞、脾俞等穴位。
肝郁化火:常见于情绪焦虑者,需疏肝泻火,针灸太冲、行间等穴位,或服用龙胆泻肝丸。
心肾不交:伴随头晕耳鸣,推荐六味地黄丸或酸枣仁汤,配合神门、太溪穴针灸。
2. 中药方剂
安神类: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等可养心安神,或使用安神补脑液、百乐眠胶囊等中成药。
食疗方:莲子百合粥、小米红枣粥、枸杞龙眼茶等有助于改善睡眠。
二、生活方式调整
1. 睡眠习惯
固定作息时间,避免午睡过长(不超过30分钟),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睡前泡脚、听轻音乐或进行深呼吸练习,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2. 饮食与运动
晚餐宜清淡,避免咖啡、浓茶,可适量饮用温牛奶或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燕麦)。
白天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避免睡前3小时内剧烈活动。
三、心理与物理治疗
1. 情绪管理
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缓解焦虑,家属应多陪伴沟通,减少心理压力。
2. 物理疗法
针灸(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或按摩足三里、安眠穴,每周2-3次。
光照疗法、经颅微电流刺激等可辅助调节睡眠节律。
四、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
短期可选用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等镇静药物,或谷维素、维生素B1调节神经功能。
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褪黑素或抗组胺药。
五、其他建议
排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对睡眠的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病。
家属需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加重失眠。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