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1. 中成药调理
阴虚火旺型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可选用百乐眠胶囊。
心肾不交型失眠(健忘、心悸、腰膝酸软):推荐乌灵胶囊。
肝郁气滞型失眠(焦虑、烦躁):解郁安神颗粒或心神宁片可能有效。
气血不足或心脾两虚:柏子养心丸、归脾丸等可补益气血。
2. 西药短期缓解
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可能成瘾,需医生指导。
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副作用较小,适合短期使用。
2025年新型药物:莱博雷生(达卫可)和达利雷生靶向食欲素受体,成瘾性低,适合长期失眠患者。
3. 其他辅助药物
褪黑素:适合调节睡眠周期,但对慢性失眠效果有限。
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合并焦虑抑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非药物方法
1. 生活习惯调整
避免睡前4-6小时饮用咖啡、茶或酒精,减少剧烈运动。
睡前远离电子产品,保持环境黑暗以促进褪黑素分泌。
2. 中医调理技巧
腹式呼吸法:睡前专注呼吸,配合数数助眠。
中药外敷:如归脾丸捣碎敷肚脐,可能改善思虑过度引起的失眠。
泡脚:用温热水中药泡脚至微微出汗,促进血液循环。
3. 心理与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长期改善失眠的有效手段,需专业指导。
保持规律作息,固定起床时间,避免白天补觉。
三、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原则:优先考虑非成瘾性药物(如新型食欲素拮抗剂),严重失眠需结合医生评估。
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苯二氮类,可能引发依赖和戒断反应。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