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
1. 睡眠习惯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避免午休过长或熬夜。
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剧烈运动、饮酒或摄入咖啡因。
通过热水泡脚(20分钟至微微出汗)、喝温牛奶或红枣汁等促进放松。
2. 环境优化
保持卧室黑暗(使用遮光窗帘)、安静(耳塞隔音)、温度适宜(23-27℃)。
选择舒适的床品,枕头高度建议6厘米左右,避免在床上工作或学习。
3. 心理与行为疗法
刺激控制法:仅在困倦时上床,20分钟未入睡则离开床,重建床与睡眠的关联。
放松训练: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或渐进性肌肉放松。
白天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缓解压力,但睡前4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二、药物与中医调理
1. 西药治疗
短期失眠:可短期使用短效药(如唑吡坦)助入睡,或中长效药(如艾司唑仑)维持睡眠连续性。
慢性失眠: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药物为辅,避免长期依赖。
副作用提示:部分药物可能导致嗜睡、记忆力减退或成瘾性,需遵医嘱。
2. 中医方法
按压穴位(如神门穴、涌泉穴)3-5分钟,或艾灸吴茱萸贴敷足底。
饮用酸枣仁茶(5克冲服)、桂圆百合汤等调理心脾两虚。
三、注意事项
慢性失眠患者需排查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物。
若长期失眠或方法无效,建议就医评估,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以上方法可根据个人情况组合尝试,多数需坚持2-4周见效。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