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观评估工具
1. 睡眠日记
连续记录2周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长等,帮助医生评估睡眠模式。
需同步记录咖啡因摄入、睡前活动及日间小睡情况。
2. 量表测评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总分≥7分提示失眠。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总分≥15分需医疗干预。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6分表明存在失眠问题。
其他辅助量表:广泛焦虑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等。
二、客观检查方法
1. 多导睡眠图(PSG)
记录脑电、心电、呼吸等数据,用于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等共病。
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怀疑合并其他睡眠疾病者。
2. 实验室检查
包括甲状腺功能、血糖、性激素等,排除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头部影像学或动态心电图用于疑似器质性病变患者。
三、诊断标准(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核心症状
入睡困难(>30分钟)、夜间觉醒≥2次、早醒(比预期早1小时以上)。
总睡眠时间<6小时,且每周出现≥3次,持续≥3个月。
2. 日间功能损害
疲劳、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等。
四、注意事项
需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以及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
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需针对性评估,因其睡眠需求与成人不同。
建议结合睡眠日记和量表结果就医,由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