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输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
日前,关于我国被冠以“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和药品滥用大国”的称号引发了广泛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通过推进多项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他强调,将继续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依据疾病的临床路径进行医疗活动,并严格控费,以有效处理滥用药物的问题。
关于输液和抗生素的使用,这原本是一个专业性问题。每位患者是否需要输液,应使用何种药品,这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输液并不等同于过度医疗,使用抗生素也不等于滥用药物。关键在于如何鉴定其适宜性与必要性。有数据显示我国在全球的注射和输液方面数量巨大,引发了人们对过度医疗和滥用药物的担忧。
从医疗角度看,治疗方案理应由医生根据专业知识制定。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并有更多对付疾病的方法。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因素的过度干扰与影响。
当前,由于养医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追逐医疗GDP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医生们面临着为医院赚钱的压力。如果他们想获得高收入与肯定,经济收入成为一个重要的硬指标。这其实是过度医疗泛滥的主要原因所在。无论是输液,还是药品、检查的滥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养医的需要。从某种角度而言,这就成了一个经济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输液不再成为一个经济问题呢?需要直面并彻底解决养医问题,尽快出台有效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祛除以药养医的现象。建立评价医生服务质量的新体系,不再仅仅依赖经济收入作为评价标准。对于许多常见疾病,必须保证有统一的行业卫生标准,医生们必须严格遵循这些统一标准进行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关于什么常见疾病应该使用抗生素及输液、应该首选哪一种治疗方式及药物等信息都被视作公共信息向公众发布。我们应当借鉴这种做法,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治病救人是首要任务,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输液和药品滥用的问题,保障人民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