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善因轮班造成的失眠症
人体生理活动的节律如同自然界中的潮汐,呈现出一种24小时内的变化模式。傍晚时分,这些生理活动达到高峰;而到了凌晨,则降至最低点。只有当人体的生物节律与外界环境保持同步时,我们的身体才能以最佳状态运行。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活动能力。
对于那些遵循日班工作制度的人来说,他们的身体节奏与昼夜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因此不太会受到干扰。对于那些需要固定夜班或者经常轮班的工作者,他们的身体则面临更大的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从事夜班工作的人的五项生理活动会逐步调整并适应新的节律。但对于轮班制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时间的不稳定,导致身体的生理节奏难以与外部环境同步。一旦这种同步被打破,各种生理反应就可能会接踵而至。
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是轮班工作者最常见的问题。研究数据显示,白天睡眠的脑电图与夜间存在明显差异。白天睡眠往往较为短暂且易受外界干扰,因此睡眠质量较差。这导致许多轮班工作者在醒来后仍然感到疲惫。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对睡眠时间变化的适应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人能迅速适应,有的人则需要更长时间,还有的人可能根本无法适应。这其中,心理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轮班工作导致的与家人相处时间减少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对这种工作模式的适应能力。工作性质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改善因轮班而导致的失眠症呢?长期轮班工作可能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并引发失眠,这不仅影响健康,还可能增加工作中的错误率。为此,苏州医学院的张亚兰和李清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根据工作的特性和要求,调整不适应昼夜节律的轮班模式,并制定合理的换班制度。目前较为科学的轮班方式是每个早班、中班、夜班后都跟着1~2天的休息时间。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工人形成固定的生物钟,并有利于身体的适应。国内某些纺织厂采用四班三轮转的新制度后,得到了工人的积极反馈。
在选择轮班工人时需谨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心理压抑、情绪忧郁、需要长期服药以及睡眠质量不佳的人可能不适合从事轮班工作。
为轮班工人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这包括改善车间的照明和色彩、加强后勤供应、提供便捷的上下班交通工具、安静的睡眠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娱乐和学习条件。
对轮班作业工人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也十分必要。例如,在精力旺盛时完成重要任务,感到困乏时避免操作易出错的设备。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多摄入盐、浓茶和烈性饮料,不乱用药,需要用药时应咨询医生意见。
近年来,一些医院也开始采取长期固定的夜班工作制度。对于身体好且乐意长期夜班工作的员工,让他们固定长期夜班,这样可以使人的昼夜节律更加协调,不仅有助于防治失眠症,还能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