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调理方法
1. 食疗安神
晨起饮用疏肝茶(玫瑰花+菊花+枸杞)以缓解心烦气躁。
晚餐食用百合莲子银耳羹或韭菜猪肝汤,滋阴养肝;酸枣仁煮粥、百合银耳汤亦有助眠作用。
2. 穴位按摩
按压太冲穴(晨起)、内关穴与劳宫穴(午间)可疏肝养心;睡前按摩神门、涌泉穴调节气血。
3. 中药调理
肝郁化火型可用龙胆泻肝汤,心脾两虚型适用归脾汤,中成药如枣仁安神胶囊、柏子养心丸等需辨证使用。
二、西医及行为疗法
1. 药物干预
短期失眠可遵医嘱使用非苯二氮类(如唑吡坦)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避免长期依赖。
2.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睡眠限制(减少卧床时间)、刺激控制(重建床与睡眠关联)及放松训练改善睡眠习惯。
三、生活调整建议
1. 作息与环境
固定作息时间,避免午睡超30分钟;卧室保持黑暗(18-22℃)、安静,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
2. 运动与饮食
白天适度运动(如瑜伽、快走),避免睡前剧烈活动;晚餐清淡,忌咖啡因、酒精,可饮温牛奶。
3. 辅助疗法
睡前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或尝试针灸/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
注意事项
优先非药物疗法:轻中度失眠建议先尝试中医调理或行为疗法,严重者需结合药物。
个体化选择:肝郁型适合疏肝解郁方,心脾两虚需补益心脾,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
以上方法需长期坚持,若失眠持续或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