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龙失眠方刘志龙中医简介

失眠症状 2025-07-21 11:29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刘志龙教授(1963-2022)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曾任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在中医治疗失眠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疗体系。

刘志龙教授学术背景与成就

刘志龙教授1963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工作。他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近20项,出版专业著作29部,发表学术论文93篇,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特别是失眠治疗方面贡献突出。

作为岭南地区经方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刘志龙教授临证喜用古代经典名方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尤其在失眠诊治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特色疗法。他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2021年获评珠海市"英才计划"一类人才。

刘志龙对失眠的辨证论治体系

刘志龙教授认为失眠病机复杂,但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他提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的核心观点,强调治疗失眠需从整体调节入手,而非单纯使用安神药物。

五脏辨治纲领

1. 心系失眠:心血不足、心火亢盛或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经方。刘教授特别指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的基本原理。

2. 肝系失眠: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可致魂无所居而失眠,治宜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临床多见肝郁化火或肝血不足证型。

3. 脾系失眠:脾虚运化无力则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化热扰神。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常用甘麦大枣汤、理中汤、甘草泻心汤等。刘教授特别重视"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的病机。

4. 肺系失眠:肺脏受邪,宣发肃降失常,营卫失调而阳不入阴。治宜调和营卫或补肺阴,常用桂枝汤、百合地黄汤等。此类失眠多伴有呼吸道症状。

5. 肾系失眠:肾精不足或阴阳失衡可致五脏失养,治宜补益肾精,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等。尤其适用于中老年失眠患者。

特色辨证方法

除五脏辨治外,刘志龙教授还创新性地提出从大肠论治失眠的思路。他认为大肠主传化、主津液的生理特性与失眠密切相关,因寒热虚实皆可影响大肠功能,进而通过津液代谢异常影响五脏六腑,最终导致失眠。这一理论为失眠治疗提供了新的辨证视角。

刘志龙治疗失眠的特色方剂与验案

刘志龙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剂,现择其代表性方药介绍如下:

1. 知柏地黄丸加减方

适应证:阴虚内热、热扰心神型失眠,症见彻夜难眠、面部色黑、潮热汗出、小便短赤、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组成:淮山药30g,山茱萸20g,熟地黄15g,建泽泻10g,粉丹皮10g,白茯苓10g,肥知母10g,盐黄柏10g,炙鳖甲10g,广陈皮10g。

验案:50岁女性患者,失眠半年,经常彻夜不眠,需服才能睡3小时,伴潮热汗出、四肢麻木。服此方2剂后即可睡7-8小时,停用西药,症状明显改善。

2. 归脾汤加减方

适应证:心脾两虚型顽固性失眠,表现为长期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组成:党参(原方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刘教授临床应用时常根据兼证加减:兼瘀血加丹参、川芎;兼痰湿加半夏、陈皮;兼食积加山楂、神曲。

治疗特点:刘教授认为现代社会思虑过度、熬夜频繁导致气血暗耗,心脾两虚型失眠最为常见。他强调归脾汤通过滋补心脾、益气养血、疏肝宁神,能有效打破顽固性失眠的恶性循环。

3. 芩连温胆汤加减方

适应证:痰火扰心型失眠,症见入睡困难、胸闷心烦、口苦恶心、舌苔黄腻、脉滑数。

组成:淡黄芩10g,川黄连5g,广陈皮10g,法半夏20g,生枳实10g,白茯苓10g,淡竹茹10g,炙甘草5g,生姜片10g,大红枣30g,酸枣仁50g,紫油桂5g,炙鳖甲20g。

验案:46岁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失眠半年,每晚仅睡1-2小时,需依赖安定,伴烘热汗出。服此方7剂后睡眠延长至5-6小时,烘热症状大减。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

适应证:肝火扰心型失眠,症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胁肋不适、舌红苔黄、脉弦数。

组成:北柴胡15g,法半夏15g,黄芩10g,大红枣15g,潞党参10g,淡干姜6g,炙甘草5g,肉桂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茯苓15g,炒大黄5g,月季花30g,制香附15g。

治疗特点:此方清肝泻火、镇心安神,刘教授特别强调生龙骨、生牡蛎的用量宜大(30g以上),才能达到良好的镇静安神效果。

刘志龙治疗失眠的学术特色与用药经验

通过对刘志龙教授失眠医案的系统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学术特色和用药经验:

1. 抓主证与病机并重

刘教授临证强调"一则抓主证,二则抓病机,两者相得益彰,可达执简驭繁之效"。如对潮热汗出伴失眠者辨为阴虚内热;对长期思虑过度致失眠者辨为心脾两虚;对舌苔黄腻伴失眠者辨为痰火扰心等。

2. 经方活用,不拘一格

作为经方大家,刘教授善用古方但绝不拘泥。如将小柴胡汤根据症状灵活加减:寒多加桂枝,热甚加知母、石膏,胸闷去人参加紫苏、石菖蒲,胁胀去人参加枳壳、香附等。这种"有是证用是药"的灵活思路使其临床疗效显著。

3. 安神药物精选用

针对不同证型失眠,刘教授善用特色安神药对:阴虚火旺用知母、黄柏;心脾两虚用酸枣仁、龙眼肉;肝郁化火用柴胡、黄芩;痰热扰心用半夏、竹茹;虚烦不眠用栀子、淡豆豉;顽固失眠用龙骨、牡蛎等。

4. 重视情志调节

刘教授在药物治疗必嘱患者"畅情志,适当户外活动,多和朋友聊天",强调心理调适对失眠康复的重要性。他认为现代社会失眠多与情志因素相关,单纯药物难以根治。

5. 中西医有机结合

作为中西医结合专家,刘教授不排斥必要时的西药辅助,但强调中药调理治本。如对长期依赖者,先用中药改善睡眠质量,再逐步减停西药,最终达到完全中药维持的稳定状态。

刘志龙出诊信息与学术传承

刘志龙教授生前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为每周二、周五上午,深受患者信赖。尽管刘教授已于2022年7月因病逝世,享年58岁,但其学术思想通过学术继承人如黎崇裕等医师继续传承应用。

目前,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仍可找到刘志龙教授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于想采用刘教授方剂治疗失眠的患者,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刘志龙教授的失眠治疗经验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出的五脏辨治纲领和系列验方,为中医失眠诊治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参考,值得后辈深入学习与研究。

上一篇:百忧解治疗失眠百忧解功能主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