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方式调整
1. 作息与活动
白天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午睡过长,夜间固定作息时间。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刺激性影视内容及电子设备使用。
2. 饮食与环境
晚餐清淡,睡前可饮用温牛奶或蜂蜜水(无糖尿病者),避免浓茶、咖啡。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可尝试泡脚或温水澡促进放松。
二、非药物疗法
1. 中医调理
家庭疗法:穴位贴敷(神门穴、三阴交)、耳穴埋豆、酸枣仁代茶饮或枣仁安眠膏,均无成瘾性。
按摩与功法:睡前按摩涌泉穴、神门穴,白天练习八段锦调和气血。
2. 心理与行为干预
矛盾意象疗法(默念“不要睡觉”)、深呼吸训练或听舒缓音乐缓解焦虑。
避免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若30分钟未入睡可起身活动。
三、药物干预
1. 西药选择
短期失眠可考虑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减少次日头晕、跌倒风险。
长期失眠需医生评估,谨慎使用苯二氮类(如艾司唑仑)或褪黑素。
2. 中药辅助
心脾两虚可用归脾丸,心肾不交型适用黄连阿胶汤,心肝血虚推荐酸枣仁汤。
四、注意事项
基础病管理:失眠可能伴随焦虑、抑郁或慢性病,需针对性治疗。
药物依赖: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通过生活习惯、心理调节、中医理疗和药物辅助的多维度干预,多数老年人失眠问题可得到改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