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拔罐穴位 失眠拔罐位置与功效图

失眠症状 2025-10-03 16:24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针对失眠的拔罐疗法,中医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宁心安神。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的核心穴位、操作方法和功效说明:

一、常用拔罐穴位及位置

1. 神门穴

  • 位置: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功效:镇静安神,缓解多梦、心悸。
  • 2. 三阴交穴

  •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功效:健脾养血,调和肝肾功能,改善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
  • 3. 心俞穴

  • 位置: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疏通心脏气血,缓解心慌、焦虑性失眠。
  • 4. 安眠穴(经外奇穴)

  • 位置:耳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 功效:专治失眠,快速诱导睡意。
  • 5. 足三里穴

  •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 功效:和胃化湿,改善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
  • 二、拔罐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 留罐法

  • 清洁穴位后,用闪火法吸附火罐,留罐10-15分钟(背部穴位可延长至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 2. 走罐法

  • 沿膀胱经(脊柱两侧)或心包经(手臂内侧)涂抹润滑油,推动火罐至皮肤泛红,增强经络刺激。
  • 3. 刺络拔罐

  • 专业医师操作,先点刺穴位出血再拔罐,适用于肝火旺盛型失眠(如烦躁易怒伴失眠)。
  • 禁忌:皮肤破损、体虚者慎用;避免烫伤,建议由医师操作。

    三、不同证型的穴位搭配

  • 肝郁化火:加肝俞、太冲穴拔罐,疏肝泻火。
  • 心脾两虚:配脾俞、足三里,健脾养心。
  • 痰热内扰:选丰隆、曲池穴,清热化痰。
  • 以上方法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若失眠持续建议结合中药或针灸治疗。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