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优先尝试)
1. 生活习惯调整
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建议22:00-22:30入睡),维持生物钟稳定。
睡前避免兴奋性活动:如玩手机、看剧、饮浓茶/咖啡等,可改为泡脚(20分钟至额头微汗)、听轻音乐或喝温牛奶。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遮光窗帘/眼罩)、安静,室温建议18-20℃。
2. 心理与行为疗法
呼吸放松法:平躺时默念“呼”或“一、二”配合腹式呼吸,转移注意力至腹部。
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减少对失眠的焦虑,建立“床仅用于睡眠”的关联。
3. 物理与中医辅助
物理疗法:经颅磁刺激、针灸或中药熏蒸可放松神经,改善睡眠结构。
食疗调理:气血不足者可食用小米粥、桂圆、红枣;肾虚者可用五味子泡水或六味地黄丸。
二、药物干预(需医生指导)
1. 中成药
枣仁安神胶囊、乌灵胶囊等适用于轻度失眠;长期失眠可尝试天麻醒脑胶囊(滋补肝肾)。
2. 西药
入睡困难:短效药如唑吡坦、佐匹克隆。
睡眠维持障碍:中长效药如舒乐安定,或联用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
三、关键注意事项
个体化选择:失眠原因多样(如焦虑、气血虚等),需针对性调理。
避免依赖:药物需按需、间断使用,优先尝试非药物疗法。
及时就医:若持续2周以上未缓解,需排查器质性疾病。
综合来看,严重失眠需多管齐下,从作息规律到专业治疗逐步推进,同时保持心态平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