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失眠中医失眠叫什么

失眠的原因 2025-08-19 08:17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被称为“不寐”或“不寐症”,其核心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导致心神失养。以下是中医对失眠的详细分类与解释:

一、失眠的中医病名与基本病机

1. 病名

中医将失眠统称为“不寐”,出自《黄帝内经》的“十六难”,主要表现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彻夜不眠。根据具体症状差异,又细分为:

  • 失眠障碍(不寐):如肝火扰心、心肾不交等证型。
  • 睡眠呼吸障碍(多寐):如痰湿困脾、阳气虚弱等。
  • 2. 病机关键

    中医认为失眠是“阳不入阴”的结果,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相关。心主神明,若气血失和或阴阳失衡,则心神不宁,导致不寐。

    二、常见辨证分型与表现

    1. 实证型

  • 肝火扰心: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 痰热内扰:胸闷心烦、舌苔黄腻,多因饮食不节或湿热内生。
  • 2. 虚证型

  • 心脾两虚:心悸健忘、面色萎黄,多见于思虑过度或气血不足者。
  • 心肾不交: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因肾阴亏虚无法上济心火。
  • 心胆气虚:易惊善恐、气短自汗,舌淡脉细弱。
  • 三、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四诊合参判断失眠类型:

  • 望诊:观察舌象(如舌红少苔为阴虚,舌苔厚腻为痰湿)。
  • 闻诊:声音高亢多属实证,低微多为虚证。
  • 问诊:询问睡眠时长、伴随症状(如多梦、头晕)及诱因(如情绪、饮食)。
  • 切诊:脉象弦数提示肝火,细弱多为气血不足。
  • 四、调理与治疗建议

    1. 中药调理

  • 肝火扰心可用龙胆泻肝汤,心脾两虚适用归脾汤,阴虚火旺推荐酸枣仁汤。
  • 食疗方如酸枣仁、百合、莲子等配伍,适合长期调理。
  • 2. 穴位疗法

    常用安神穴位包括:

  • 神门穴(手腕):清心除烦。
  • 三阴交(小腿):调和肝脾肾。
  • 百会穴(头顶):平衡阴阳。
  • 3. 经络调理

    针灸或推拿可选择心经、肾经及督脉穴位,如内关、足三里等,以引阳入阴。

    中医将失眠视为全身机能失调的表现,需结合具体证型综合调理。若症状持续,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上一篇:被骗整夜失眠 被骗了钱睡不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