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艾灸步骤 失眠艾灸做哪些部位

生活常识 2025-09-25 13:08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一、常用艾灸穴位

1. 三毛穴

位于大脚趾指甲根部附近(隐白穴上方区域),需将艾绒捏成塔状(称为"一壮"),每次灸3壮,以温热不烫为度。该穴位对快速入眠有显著效果。

2. 神门穴

手腕内侧腕横纹小指端凹陷处,艾灸可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型失眠。建议温和灸10-15分钟,睡前操作更佳。

3. 涌泉穴

足底前1/3凹陷处,能益阴潜阳。艾灸时距离皮肤10-15公分,灸20分钟至局部发红,适合虚证失眠。

4. 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可升阳安神。用回旋灸法,距离15公分,灸20-25分钟。

5. 其他辅助穴位

  •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疏导水湿,改善心悸失眠
  • 三阴交(内踝上3寸):调理肝脾肾三经,适合心脾两虚型失眠
  • 二、艾灸操作步骤

    1. 准备工具

    艾绒、不锈钢盘、镊子、打火机,施灸前用清水或护手霜涂抹穴位以增强艾绒附着。

    2. 施灸方法

  • 温和灸:艾条距离皮肤10-15公分,固定熏烤至皮肤微红(如神门穴、涌泉穴)。
  • 回旋灸:艾条在穴位上方画圈移动(如百会穴)。
  • 直接灸:仅限三毛穴等特定部位,需捏艾绒成壮,烫前即移除,避免起泡。
  • 3. 时间与频次

    每穴灸15-25分钟,虚证失眠可每日1次;实证(如心火旺)禁用艾灸。

    三、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舌红少苔、五心烦热)或心火旺型失眠患者不宜艾灸。

    2. 安全防护

  • 使用不锈钢盘承接艾灰,避免烫伤或火灾。
  • 艾灸后喝温水保暖,配合泡脚(艾叶煮水)增强效果。
  • 3. 就医建议

    若长期失眠伴随心悸、头晕等症状,需结合中西医治疗,不可仅依赖艾灸。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