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1. 西药治疗
短期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或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但需注意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和宿醉效应。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适用于生物钟紊乱型失眠,可辅助调节睡眠周期。
合并焦虑或抑郁时,需联合抗抑郁药(如盐酸曲唑酮)白天服用,改善夜间睡眠。
2. 中药调理
心脾两虚型可选用天王补心丹、归脾丸;阴虚火旺型推荐朱砂安神丸或六味地黄丸。
气血不足者可服用复方阿胶浆,补气养血改善失眠。
二、非药物疗法
1. 认知行为治疗(CBT-I)
通过调整对失眠的错误认知,结合行为干预(如限制卧床时间、建立床与睡眠的强关联)逐步改善睡眠质量。
2.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rTMS)或经颅电刺激可调节大脑兴奋性,无创且副作用小。
针灸、耳穴按压(神门穴、内分泌穴)或拍打百会穴,有助于调和阴阳、安神助眠。
三、生活方式调整
1. 睡眠卫生习惯
固定作息时间,避免日间补觉;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保持卧室黑暗、安静(温度22-24℃)。
晚餐避免过饱或咖啡因摄入,可尝试温牛奶、桂圆莲子粥等助眠食物。
2. 情绪与运动管理
白天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缓解压力,但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通过冥想、音乐放松或玫瑰菊花茶疏解肝郁焦虑。
四、注意事项
更年期女性失眠可能与激素水平相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需激素替代治疗。
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情绪障碍,建议尽早就医,避免自行长期用药。
以上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或组合使用,严重者建议至专科医院系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