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和失眠障碍虽然都与睡眠问题相关,但在概念范畴、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上存在差异。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1. 概念范畴不同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常见亚型,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卧床30分钟以上无法入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2次或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总时长不足(通常少于6小时),并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失眠障碍:属于医学诊断术语,强调符合特定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状态。需满足以下条件:
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且每周出现≥3次;
排除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2. 症状持续性与严重程度
失眠:可能是短期或情境性的(如压力、焦虑引发),若症状短暂(<3个月)且未显著影响生活,可能仅为“失眠症状”而非“障碍”。
失眠障碍: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需通过专业评估确认其病理性质,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3. 与其他睡眠障碍的关系
失眠障碍是睡眠障碍大类下的一个子类,而睡眠障碍还包括嗜睡、梦游、睡眠呼吸暂停等其他类型。例如,失眠障碍患者以“难以入睡”为主,而嗜睡患者则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
4. 诊断与治疗差异
失眠的干预可能包括短期心理调节或改善睡眠习惯;
失眠障碍需综合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等),且需排除共病(如抑郁症、不宁腿综合征)。
失眠是更广泛的现象描述,而失眠障碍是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疾病状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分类并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