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
1. 生活习惯调整
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建立生物钟规律。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电子设备蓝光刺激,可改为阅读或听轻音乐。
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2. 环境优化
保持卧室黑暗(使用遮光窗帘)、凉爽(约18℃)。
选择舒适的床品,右侧卧减少心脏压力。
3. 放松技巧
泡脚(水温不宜过高,15分钟内)配合按摩神门穴、涌泉穴。
深呼吸训练、冥想或瑜伽帮助身心放松。
芳香疗法:薰衣草、茉莉花等植物或香薰辅助。
二、中医调理
1. 辨证分型治疗
心脾两虚(多思难眠):归脾汤/柏子养心丸。
阴虚火旺(烦躁易醒):交泰丸/黄连阿胶汤。
心胆气虚(多噩梦):安神定志丸。
痰热内扰(头昏胸闷):黄连温胆汤。
2. 辅助疗法
茶饮:柏子仁玫瑰花茶、灵芝远志茶。
耳穴贴压、足浴粉等外治法。
三、药物干预
1. 西药选择
短期可用苯二氮类(如艾司唑仑)或非苯二氮类(如唑吡坦),但需警惕依赖性和宿醉效应。
褪黑素适用于生物钟紊乱者。
2. 联合治疗
合并焦虑/抑郁时,需配合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
四、心理调节
写日记释放压力,避免睡前过度思考。
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对失眠的焦虑,建立床与睡眠的单一关联(20分钟未入睡则离开床)。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如甲状腺问题、慢性疼痛等),避免自行长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