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失眠的病因有哪些

失眠的原因 2025-09-29 11:18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中医认为失眠(又称“不寐”)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有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情志失调

  • 肝郁化火:情绪压抑、愤怒或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扰动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口苦目赤等。
  • 心虚胆怯:突受惊吓或素体胆气不足,导致心神不安,表现为易惊醒、心悸胆怯。
  • 忧思伤脾: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表现为多梦易醒、健忘乏力。
  • 二、饮食不节

  • 脾胃不和: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郁而化热,上扰心神,表现为胸闷脘痞、头重目眩。
  • 胃气失和:“胃不和则卧不安”,宿食停滞或胃热上逆,导致睡眠不安。
  • 三、气血阴阳失调

  • 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火亢盛,水火不济,表现为心烦失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 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表现为入睡困难、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 阴虚火旺:久病或房劳过度耗伤肾阴,虚火扰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口干舌燥。
  • 四、病后体虚或年老体衰

  • 久病、产后或年老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表现为睡眠浅、易醒。
  • 阳虚内寒者因气血运行无力,亦可影响睡眠。
  • 五、其他因素

  • 痰热/瘀血阻滞:痰湿或瘀血内阻,扰乱心神,表现为顽固性失眠、头痛固定。
  • 环境或劳逸失调:过度劳累、熬夜或环境嘈杂,打破阴阳平衡。
  • 中医分型与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不同,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型,治疗需辨证施治,如疏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健脾养血(归脾汤)、交通心肾(交泰丸)等。古籍如《伤寒论》也强调“六经辨证”对失眠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用泽泻的方子治疗失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