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流失眠西药分类
1. 苯二氮类药物(BZDs)
代表药物:(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特点: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作用缩短入睡时间,适用于短期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2. 非苯二氮类药物(Non-BZDs)
代表药物:右佐匹克隆、唑吡坦、
特点:选择性作用于ω1受体亚型,改善睡眠结构且依赖性较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
3.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
特点:模拟内源性褪黑素调节睡眠节律,适合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需避免与CYP1A2抑制剂联用。
4. 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曲唑酮、米氮平
作用:通过调节5-羟色胺系统改善焦虑抑郁伴发的失眠,但需注意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5. 新型靶向药物
代表药物:达利雷生(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优势:2025年国内新上市,非成瘾性,针对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患者。
二、其他辅助药物
抗组胺药:如多塞平,通过阻断H1受体产生镇静作用,适用于轻度失眠,但可能引起口干。
谷维素片:营养神经,改善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安全性较高。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苯二氮类药物禁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抗组胺药禁用于青光眼患者。
用药原则: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或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
如需具体药物图片或详细用法,可参考药品包装设计或电商平台展示的规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