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和嗜睡(多寐)是睡眠障碍的两种表现,均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以下是中医对这两种问题的辨证分型及调理方法:
一、失眠(不寐)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1. 肝郁气滞型
表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尤其凌晨1-3点)、胸胁胀满、易怒心烦。
调理:疏肝解郁为主,可参考逍遥散加减,或配合穴位按摩(如太冲穴)。
2. 心脾两虚型
表现:睡眠浅、易醒、多梦,伴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
调理:归脾汤或人参归脾丸健脾养心,针灸选穴如神门、三阴交。
3. 阴虚火旺型
表现:入睡难、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
调理:六味地黄丸或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配合耳穴压豆(如肾穴、心穴)。
4. 痰热内扰型
表现:失眠多梦、胸闷痰多、舌苔黄腻。
调理: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或按揉丰隆穴祛痰化湿。
5. 胃不和型
表现:夜间易醒、腹胀嗳气(晚餐过饱后加重)。
调理:保和丸消食导滞,晚餐宜清淡,饭后散步助消化。
二、嗜睡(多寐)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1. 湿盛困脾型
表现:头重如裹、四肢沉重、胸闷纳差。
调理:平胃散或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艾灸足三里增强脾胃运化。
2. 脾气虚弱型
表现:饭后困倦、乏力懒言、大便溏稀。
调理:补中益气汤或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升清。
3. 阳气虚衰型
表现: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嗜睡难醒。
调理: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肾,配合艾灸关元穴。
三、日常调理建议
情志调节: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思虑或愤怒,可通过冥想、八段锦疏解肝郁。
饮食作息:晚餐宜早、少、淡;睡前忌浓茶咖啡;阳虚者晨起可晒太阳补阳气。
外治疗法:
失眠:按揉安眠穴(风池与翳风连线中点)或针灸百会、四神聪。
嗜睡:刺激涌泉穴或艾灸大椎穴振奋阳气。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若症状长期未缓解,建议结合舌脉诊断后个性化用药或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