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孝顺老人
老李和我分享了他的生活哲学,他觉得很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和儿子住在同一栋楼,虽然不住对门,但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住在1楼,而儿子和儿媳则居住在12楼。
这种距离,既亲近又不失独立。老李说,当他想见儿子时,可以坐电梯上楼,而儿子来看他时,也需要经过12层楼的旅程。他们在的时候不一定能碰面,所以会在门口贴便条留言,告知彼此。这样的生活模式让老李感到安心。
平常的日子里,老李和老伴一起种花养草、遛弯做饭,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当孩子们需要帮忙时,他们会伸出援手。目前,他们的身体还能自理,他们不愿意给孩子们添乱。
这种心态反映了老李内心的真实感受:独立但不孤独,有人关注但无需被人时刻照顾,有人求助但不需麻烦别人。这也与老年人的身体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步入老年后,他们面临着身体衰老的问题,但同时也不愿承认自己已老去。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解释为自尊感和自卑感的共存。
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在有损自尊的行为面前有所约束。这有助于他们延长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当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老年人可能会表现出愤怒,或者陷入自卑感中。这可能导致他们自我封闭、孤立自己、退缩社会交往,甚至自我否定。
随着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他们的自我信念在自尊和自卑之间摆动。他们可能会以过去习惯的方式处理问题,给人一种固执和刻板的印象。我们忽视了老年人为适应变化所做的努力所带来的困扰和挫折。
理解老年人的心态需要看到他们在变化中的坚持和调适的努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而不是以刻板印象来看待他们。老年人自己也要自信地面对生活的变化,遇到困难要学会倾诉、接纳他人的建议、安慰自己并给自己多一点爱。
相互依赖和交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社会性需要。老年人更应该自信地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的接触有助于解除痛苦和紧张,促进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健康。让我们以理解和尊重的心态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