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针灸需要扎哪里呢

生活常识 2025-09-23 12:40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一、核心穴位组合

1. 头部取穴

  • 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可调节脑部气血、安神定志。
  • 安眠穴(经外奇穴):风池(枕骨下凹陷)与翳风(耳垂后)连线中点,针刺时向对侧头维穴斜刺,有即时促眠效果。
  • 印堂穴:两眉中点,配合百会透刺可镇静安神。
  • 2. 四肢远端取穴

  • 神门穴(心经原穴):腕横纹尺侧端,豌豆骨后方,主治心火亢盛或心脾两虚型失眠。
  • 三阴交:足内踝上3寸,肝脾肾三经交汇,适用于心肾不交或气血不足。
  • 太冲穴(肝经):足背第1-2跖骨间,疏肝解郁,缓解压力型失眠。
  • 二、辨证加减穴位

    1. 心肾不交型(心烦多梦、腰膝酸软)

    太溪穴(肾经原穴,内踝与跟腱中点)与 照海穴(足内踝下缘),滋阴降火。

    2. 肝郁化火型(易怒、口苦)

    阳陵泉(胆经)与 行间穴(肝经荥穴),泻肝胆实火。

    3. 脾胃不和型(腹胀、消化不良)

    足三里(胃经)与 中脘穴(腹部脐上4寸),调和脾胃。

    三、特色疗法参考

  • 耳尖刺血:下午3:30-4:30刺耳尖青筋,对压力大导致的顽固失眠有效。
  • 膀胱经调理:梅花针叩击背部肝俞、心俞等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
  • 注意事项

  • 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建议下午治疗以顺应气血运行。
  • 居家可按摩 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或 申脉穴(外踝下凹陷)辅助安眠。
  • 以上方案需结合个体体质调整,严重失眠建议就医辨证施治。

    上一篇:桂枝疏肝治失眠医案_桂枝疏肝气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