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医疗干预
1.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疗法可帮助调整对地震的不良认知,缓解焦虑情绪。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需专业心理疏导,建议联系常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或本地心理专家(如孙佳雯、姚建华等)进行干预。
2. 药物治疗
短期可遵医嘱使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改善睡眠,或服用安神补脑液等中成药辅助。
严重失眠者可考虑短期(不超过2周)。
二、自我调节方法
1. 环境与习惯调整
准备应急包并熟悉逃生路线,增强安全感;睡前关闭地震预警提示音,避免过度警觉。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刷地震相关消息,营造安静睡眠环境。
2. 放松训练
每日练习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缓解神经紧张。
听催眠音乐、进行肌肉放松练习,降低身体应激反应。
3. 情绪管理
通过写日记、绘画或与亲友倾诉宣泄情绪,避免独自承受压力。
转移注意力至兴趣爱好(如运动、下棋),减少负面联想。
三、社会支持与资源
1. 利用本地服务
常州市钟楼区已构建校家社协同心育体系,可参与社区心理团辅活动。
拨打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如0519-96111)获取专业帮助。
2. 紧急情况处理
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心悸、幻觉等,需及时就医排查PTSD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四、注意事项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1个月内自行缓解,无需过度焦虑。
避免依赖酒精或非处方,可能加重症状。
如需进一步协助,可提供更具体的症状描述,以便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