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上次认证后一年内均可进行(民生服务港
社会保障关乎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于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问题,一直是众多劳动者心中的疑惑。究竟什么是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哪些人需要参与认证?又该如何进行认证呢?针对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了解,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一项国际通行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养老金被他人冒领。如果没有这项认证,社保基金储存额可能会减少,从而损害到所有参保人的利益。凡是正在领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或长期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都需要办理这项待遇资格认证。
目前,各地正有序开展2023年的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与往年相同,参保人员可以在上次认证后的12个自然月内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再次认证,这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人社部门已经取消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集中认证,同时建立了一种新的认证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以信息比对为主,结合社会服务和远程自助认证,尽量在对参保人尤其是老年人打扰最小的情况下完成认证。
据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介绍,老年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机应用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对于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他们只需提出上门认证申请,社保经办机构便会提供贴心的。
亓涛还提到,人社部正在加快推进大数据比对认证。这种认证方式是通过社保经办机构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来实现的,无需本人进行任何操作即可完成认证。据悉,2022年,全国已有大约1/3的退休人员通过数据比对方式完成了认证,而且未来这个比例将会逐渐提高。
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每位参保人权益的必要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的不断优化,相信未来对参保人的打扰会越来越少,让广大参保人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社保服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