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
1. 心脾两虚型
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苍白。
推荐药物: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2. 阴虚火旺型(肾虚失眠)
症状: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耳鸣腰酸、早醒难复睡。
推荐药物: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或乌灵胶囊(补肾健脑)。
3. 肝郁化火型
症状: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口干、多梦纷扰。
推荐药物:龙胆泻肝丸(清肝胆湿热),或解郁安神颗粒(疏肝解郁)。
4. 心胆气虚型
症状:易受惊吓、心悸不安、噩梦频繁、睡眠浅。
推荐药物:安神温胆丸(安神定志)。
二、西医分类及常用药物
1. 原发性失眠
短效药物:唑吡坦、佐匹克隆(起效快,适合入睡困难,副作用较少)。
苯二氮卓类:艾司唑仑、(长效,但易产生依赖,需谨慎使用)。
2. 抑郁/焦虑相关失眠
推荐药物:曲唑酮(兼具抗抑郁和助眠作用),或米氮平(需注意体重增加风险)。
3. 顽固性失眠
联合治疗:可能需奥氮平、文拉法辛等抗精神病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三、注意事项
1. 副作用提示: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可能导致嗜睡、记忆力下降,长期用或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中成药需辨证使用,如不对症可能无效或加重症状。
2. 用药原则:
短期失眠可尝试非药物疗法(如认知行为治疗)。
所有药物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若症状复杂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