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
代表药物:(2-10mg)、(0.25-0.5mg)、(0.5-2mg)、艾司唑仑(1-2mg)等。
作用: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缓解焦虑并诱导睡眠。
用法:睡前口服,短期使用(不超过4周),长期可能产生依赖性。
适用人群:焦虑性失眠或入睡困难者,但老年人需谨慎剂量。
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ZDs)
代表药物:佐匹克隆(3.75-7.5mg)、右佐匹克隆(1-3mg)、唑吡坦(5-10mg)等。
特点: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副作用较少,成瘾性低。
用法:睡前服用,适合短期或间歇治疗(如每周3-5次)。
优势:次日残留效应小,适合睡眠维持困难者。
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雷美尔通(8mg)、阿戈美拉汀(25-50mg)。
作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
特点:无依赖性,适合长期使用或合并抑郁患者。
四、抗抑郁药物
代表药物:曲唑酮(25-100mg)、米氮平(7.5-30mg)、多塞平(10-50mg)。
适用情况:伴随抑郁或焦虑的失眠,需长期服用。
注意: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五、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新型药物)
代表药物:达利雷生(25-50mg)。
机制:阻断食欲素受体,调节觉醒状态,无成瘾性。
推荐:2025年国内新上市,适合长期治疗。
用药原则
1. 短期使用:BZDs和Non-BZDs建议不超过4周,需逐步减停。
2. 个体化选择:根据失眠类型(入睡困难、早醒等)和合并症(如焦虑、呼吸问题)选药。
3. 联合非药物疗法:如认知行为治疗、调整作息等。
注意: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混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