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
1. 常见证型与方剂
心脾两虚型(心悸乏力、面色萎黄):推荐归脾汤益气补血
肝郁化火型(易怒、口苦):龙胆泻肝汤清肝胆火
阴虚火旺型(手足心热、盗汗):黄连阿胶汤或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
痰热内扰型(胸闷痰多):温胆汤加黄连清热化痰
心肾不交型: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2. 简便药膳方
酸枣仁10克+百合10克煮水代茶饮(适合虚烦失眠)
当归+龙眼肉+枸杞各10克煮水(补气血安神)
半夏秫米汤(两味药调和胃气,源自《黄帝内经》)
二、非药物疗法
1. 针灸按摩
主穴:神门、内关、百会、涌泉,配合艾灸或耳穴压丸(王不留行籽贴敷)
睡前按摩穴位3-5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2. 外治疗法
药浴(如艾叶、合欢皮煮水泡脚)
刮痧/拔罐(疏通背部膀胱经)
三、生活习惯调整
1. 睡眠节律
固定作息(建议22:30前入睡),避免睡前玩手机/剧烈运动
卧室环境保持黑暗(遮光窗帘)、凉爽(比体温低1℃)
2. 饮食运动
晚餐清淡,避免辛辣/咖啡因,可食莲子、桂圆等安神食材
白天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但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3. 情绪管理
练习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避免睡前过度思虑,可通过冥想/轻音乐放松
提示:若长期失眠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面诊中医师明确证型后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