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失眠怎么办 失眠治疗要保持平常心
关于儿童失眠:了解、预防与应对
许多家长可能觉得儿童失眠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议题,认为孩子们无忧无虑,压力与负担无从谈起,怎么可能出现失眠呢?现实却告诉我们,儿童失眠并非罕见现象。那么,为什么儿童会出现失眠?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呢?
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为何会出现失眠。
一、婴幼儿时期,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这表现为频繁翻动、肢体跳动、反复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讲梦话等行为。有的婴儿不愿上床,要求抱着走动,或是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二、夜惊在2至5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通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孩子可能表现出突然惊叫、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伴随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等症状。虽然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不一,但发作后再入睡,醒后孩子往往无法回忆夜间的惊魂时刻。
三、特殊梦行症也较为常见,常常伴随夜间遗尿。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在熟睡中,孩子可能会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意识朦胧不清,四处抚摸或做些游戏的动作。此时不易唤醒,之后可能再次安静入睡,但事后完全遗忘。
面对儿童失眠,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保持平常心态。当孩子出现失眠时,家长不必过分紧张。过分的担忧和强行入睡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应该引导孩子放松,避免对失眠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找出失眠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很多,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干预,往往能有效解决失眠问题。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失眠,要及时就医。
三、放松身心。睡前可以到户外散步一会儿,放松精神。还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入眠。例如闭目入静法:上床后合上双眼,然后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的接触,虽然精神仍在运作,但交感神经的张力已经大大降低,有助于引导孩子进入睡眠状态。鸣天鼓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直到自觉微累为止。
儿童失眠并非罕见现象,家长应予以关注。通过了解儿童失眠的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们远离失眠困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