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坐滩军舰被拖走
截至2025年3月21日,仁爱礁上那艘已经非法“坐滩”了整整二十四年的破旧军舰事件迎来了重大进展。让我们结合公开信息,梳理一下这一事件的关键节点。
一、行动部署
中方准备充分:央视在2025年3月17日公布的画面揭示了菲律宾“坐滩”军舰的真实状况一个充斥着垃圾和废物的“海上贫民窟”,船体已被水泥灌注成了半永久建筑,且存在焚烧塑料严重污染环境的恶劣行为。同时报道透露,中方的万吨级拖船已经部署到相关海域,具备执行拖离任务的实力。
菲方立场转变:之前,菲军方曾强硬表态称“拖船即开战”,并制定了所谓的“交战规则”,但自2025年2月后态度明显软化。菲总统公开表示愿意保持沟通,并接受中方提出的“撤离人员、拖走军舰”的核心要求,承诺恢复仁爱礁无人无设施的原状。
二、事件历史脉络
非法占据起源:回溯到事件起始,菲方在1999年以“船底漏水”为借口,将一艘坦克登陆舰非法搁浅在仁爱礁。期间,他们两次对船体进行加固(分别在2012年和2023年),试图实现对仁爱礁的实际控制。
中方持续反制:中国自2023年8月起多次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菲方履行承诺拖离军舰。通过海警执法拦截菲方违规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自2025年1月后,更是升级了管控措施,明确不再允许任何形式的物资补给。
三、国际法理依据
菲方的行为公然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在污染海洋环境的也背离了其自称的环保立场。中方始终坚持“临时性特殊安排”,仅限于食品等人道物资供应,坚决反对任何试图改变仁爱礁现状的行为。
四、后续影响展望
此次拖离行动预示着持续长达二十六年的仁爱礁争端已经进入终局阶段。菲方的妥协表明他们认识到,依赖域外势力进行政治操弄无法动摇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对于南海和平稳定而言,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仍然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仁爱礁问题的解决,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将更上一层楼,而这也是中菲两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所共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