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药勿超30分 专家支招煎中药
中药煎煮之道:深化药效的关键流程
当你从医院取回中药饮片,准备亲手煎煮时,你是否知道每一道工序都关乎药效的发挥?药材在煎煮前的浸泡,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步骤,但实际上,这一步骤能够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渗出,使药效更加显著。
按照季节的不同,春秋季的药材可以浸泡30至60分钟。夏季由于气温较高,长时间的浸泡可能会导致药物变质,因此建议将浸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煎煮时,先用大火将药材烧开,然后再转为文火慢慢煎煮。为了确保药效的发挥,其他草药饮片应该被妥善地储存在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放入冰箱冷藏。夏季药材的保存期限不应超过一个月。
夏季气温高,药液的保存也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人习惯在第一次煎药后,将药渣保存起来,第二天再煎。在夏季,药渣容易变质。建议夏季煎药时,应立刻进行第二次煎煮,避免药渣保存过夜。从冰箱拿出的药液,必须彻底加热后再服用,以防肠胃不适。
中药煎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治疗效果。我国历代名医都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汉代的张仲景到现代的李时珍,都强调了煎煮方法的重要性。药材在煎煮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中的化合反应。汤剂的煎制方法有着许多特殊的讲究。
在煎煮中药时,有几个关键的步骤需要注意:
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一般无需淘洗。如果感觉药材有些脏,可以迅速用水漂洗一下。但切记不要浸泡冲洗,以免丢失有效成分。
器具:砂锅是最好的煎药器具。因为它材质稳定、导热均匀、热力缓和,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效。除此之外,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也是不错的选择。铜、铁等器具则不建议使用,因为它们容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
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有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同时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长时间煎煮导致药效损失。
中药的煎煮是一门深奥的技艺,它不仅关乎药效的发挥,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在煎煮中药时,应该遵循古人的智慧,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让中药的药效得以最大化。中药煎煮之道:从选材到火候,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大多数药材,适宜以冷水浸泡,将药材倒入药锅内摊平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约一小时。确保水位高出药平面约两厘米,以药材充分浸透为原则。特别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药材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腐败变质。而在冬季,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中药煎煮的用水选择
对于煎药用水,首要条件是无异味、洁净澄清。最好选择含矿物质及杂质较少的水。日常生活中可饮用的水大多都可以用来煎煮中药,如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使用井水时,则需要选择水质较好的。为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分发生沉淀反应,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
关于加水量,理论上来讲,应涵盖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实际操作时,要根据饮片质地、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一般第一遍煎煮时,加水量为药材量的5-8倍,液面应淹没过饮片约两厘米。第二遍用水量可适当减少。
中药煎煮的火候与时间
火候在中药煎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未沸前一般用武火,沸后则宜转为文火,保持微沸状态,避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而质地疏松、有效成份易挥发的药物,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中药煎煮一般至少要煎两次。过少则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过多则耗工和燃料,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通常,一副中药煎两次后药效已大幅降低,故以两次为宜。但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仍有较多存留的有效成分,此时可考虑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三次服用。
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头煎通常为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快煎,时间宜短;而补益药则宜文火久煎,让有效成份充分溶出。在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应趁热滤出,以免有效成份沉淀。若药物煮干煮焦,则不可服用,因为这可能产生了有毒物质。
从选材到火候,中药煎煮的每一步都关乎药效的发挥与身体的健康。遵循正确的煎煮方法,让中药的精髓得以充分释放,为我们的身体带来真正的益处。煎煮榨渣取汁:汤剂制作的必要步骤
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榨渣取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当药物经过水煎煮后,会吸附一部分药液。这些被吸附的药液中,可能包含了大量的有效成分。若药渣未经压榨取汁就直接舍弃,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有效成分流失。特别对于那些在高温下容易损失有效成分,不宜长时间煎煮或二次煎煮的药物,榨渣取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一次煎煮时,我们应在药液沸腾后趁热过滤。随后,将药渣用双层纱布仔细包裹,以充分提取药渣内剩余的药液。研究表明,这一步骤可以增加药液成分的15%至25%,可见榨渣取汁的必要性。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量也有所不同。成人每次服用150毫升的药液,学龄期儿童服用100毫升,婴幼儿则服用50毫升。每日服用两次,确保药效的持续与稳定。成人每日的药液总量为300毫升,分两次服用;学龄期儿童的药液总量为200毫升,分两次服用;婴幼儿的药液总量为100毫升,同样分两次服用。
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充满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经验。榨渣取汁不仅是对药材的充分利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每一次的煎煮,都是对身体健康的呵护与关爱,让我们在品味古老智慧的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