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哪些料理不能加味精
味精:生活中的调味料,何时用,何时忌?
你是否对味精的魔力有所好奇,又是否疑惑过多的味精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让我们一起哪些料理不适合添加味精,同时了解味精可能带来的危害。
中医智慧告诉我们,并非所有料理都需要味精的加持。炒肉菜时,无需额外添加味精。因为肉类本身就富含谷氨酸,与盐相遇加热后,自然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这种自然产生的鲜味,远胜于人工添加的味精。除了肉类,像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带有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
放醋的菜不适合加味精。酸味明显的菜肴,如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为了保持菜肴的原有风味,不建议在放醋的菜中添加味精。
拌凉菜时也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至100℃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提鲜作用。凉菜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可能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既无味又扫兴。若想在凉菜中添加味精,可先少量热水溶解后再拌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饮食应避免添加味精。父母不应因宝宝胃口不好而在菜肴中多加味精来刺激宝宝的食欲,这是错误的做法。哺乳期的母亲更应谨慎,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婴儿缺锌。
那么,味精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过量食用味精,人体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会升高,阻碍钙和镁的吸收,可能导致短期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并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依赖味精的人,再吃不含味精的菜会觉得无味,这也可能妨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婴幼儿大量食用味精后,可能会导致急性锌缺乏,进一步引发弱智、夜盲症、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况。
虽然味精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了解哪些料理不适合添加味精,以及味精可能带来的危害,对我们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