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首选方案)
1. 认知行为疗法(CBT-I)
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通过纠正错误睡眠认知(如"必须睡够8小时")、限制卧床时间(仅在有睡意时上床)重建睡眠节律,6-8周疗程可使睡眠效率提升30%-40%
包含刺激控制(床仅用于睡眠)、睡眠限制(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睡眠浓度)和放松训练等技术
2. 睡眠环境优化
保持卧室温度18-22℃、使用遮光窗帘/耳塞、选择中等硬度床垫
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暴露(手机/电脑),可改用暖光阅读灯
3. 生理调节技巧
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循环5次可激活副交感神经
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部至头部逐组肌群收紧-放松,配合腹式呼吸
二、药物辅助方案(短期使用)
1. 西药选择
非苯二氮类(右佐匹克隆3.75mg、唑吡坦10mg):起效快、依赖风险较低,适合入睡困难型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8mg):调节生物钟,适合昼夜节律紊乱者
2. 中成药调理
心脾两虚:归脾丸(党参+龙眼肉)
肝郁气滞:解郁安神颗粒
需中医辨证使用,疗程通常4-8周
三、生活方式整合方案
运动管理:每日30分钟快走/游泳(16:00-18:00最佳),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
饮食调整:晚餐食用小米粥/温牛奶(含色氨酸),避免咖啡因及高脂饮食
情绪调节:正念冥想(每日15分钟)可降低焦虑水平41%
四、特殊注意事项
1. 慢性失眠(>3个月)需排查甲状腺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等器质性疾病
2. 药物使用原则:
苯二氮类(如艾司唑仑)连续服用不超过4周
中成药需至少2周才能显效,不宜与西药混用
建议优先采用CBT-I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若效果不佳再考虑短期药物辅助。持续失眠应至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等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