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合成类药物
1. 苯二氮类(BZDs)
代表药物:(安定)、、艾司唑仑等。
特点: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和认知功能损害,需短期使用。
适用人群:焦虑性失眠患者效果较好。
2. 非苯二氮类(Z类药物)
代表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
特点: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起效快且次日嗜睡副作用较少,成瘾性较低,适合长期失眠患者。
3.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阿戈美拉汀、雷美替胺。
特点: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型失眠(如时差反应),但普通褪黑素效果尚无统一结论。
二、抗抑郁药及辅助药物
1.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曲唑酮、米氮平。
适用情况:抑郁或焦虑合并失眠时,可联用镇静药物。
2. 其他辅助药物
如抗组胺药(如多塞平)、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需严格遵医嘱。
三、中成药及中药
1. 常见中成药
代表药物:天王补心丹、归脾丸、酸枣仁丸等,需辨证使用(如心脾两虚型选归脾丸,肝郁化火型选朱砂安神丸)。
2. 单味中药
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适用于气血亏虚型失眠,痰湿或瘀血型需配伍其他药物。
注意事项
个体化用药:药物选择需结合病因(如植物神经紊乱可用谷维素)、年龄(老年人慎用苯二氮类)及合并症。
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苯二氮类和精神类药物,需专科医生开具。
综合治疗:建议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I)等非药物干预。
若需具体用药方案,建议通过睡眠日记和量表评估后由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