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易醒/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可能由多种生理、心理及环境因素引起。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常见原因分类
1. 生理因素
饮食影响:高脂、高盐饮食会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夜醒频率;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如精制糖)易引发血糖波动,降低睡眠比例。
疾病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会干扰睡眠结构。
药物副作用:含咖啡因的饮品、部分抗抑郁药或降压药可能引起神经兴奋。
2.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会导致大脑持续处于警觉状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多梦。
对失眠的过度恐惧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3. 环境与习惯
噪音、光线过强、温度不适等环境干扰会破坏睡眠连续性。
作息不规律(如熬夜、午睡过长)易导致生物钟紊乱。
二、失眠的病理机制
神经递质失衡:色氨酸不足会影响褪黑素和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干扰睡眠调节。
肠-脑轴作用:膳食纤维通过促进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观点:失眠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如“心肾不交”或“肝郁化火”。
三、改善建议
1. 生活方式调整
晚餐选择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牛奶、坚果)和优质碳水(全谷物)。
睡前避免电子设备蓝光,保持卧室安静、黑暗。
2. 专业干预
短期失眠可尝试认知行为疗法(CBT-I)或褪黑素补充。
长期失眠需就医排查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需使用呼吸机。
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建议到睡眠专科完善多导睡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