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自掏腰包53万帮村里修路
在山东日照岚山区的巨峰镇赵家村,茶叶的种植是村民的主要生计。通往茶园的土路长达两千米,常年坑洼泥泞,严重影响了该村四百八十多户村民的出行以及茶叶的运输。面对这样的困境,村集体因资金短缺在多次招标中失败,修路工程一度陷入僵局。
在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困境中,一股暖流悄然涌动。38岁的赵永青,作为山东淳清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免费修路”的倡议,坚决拒绝村里提出的垫资方案。他的行动并非出于商业利益,而是出于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对村民的关心。
自2023年10月17日起,赵永青带着他的施工队,和村民们一起投入了这场修路战役。他们采用高于标准的C30混凝土进行施工,以确保道路的质量。在这场战斗中,赵永青的家人和村里的其他村民也自发参与施工,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使得原本计划十天完成的工程在九天便得以完工。
这条新路,被村民们命名为“永青路”,这是对他们心中的英雄、对他们的新乡贤赵永青的深深致敬。村民们赠送的锦旗上写着“利在千秋永难忘”,这正是对赵永青无私奉献的最好赞美。赵永青表示:“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我想为老少爷们做点事。如果修路是为了让我挣钱,那我就不干了。”
赵永青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成为乡村振兴中一个典型的“新乡贤”反哺家乡的案例。他的行动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也提升了茶叶的运输效率,为赵家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他的事迹也激发了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让人们看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新乡贤像赵永青一样,用实际行动来反哺家乡,推动家乡的繁荣发展。
除了赵永青的案例,其他地方也在积极农村修路的资金难题。例如,博罗县杨侨镇通过“五级资金”共建模式破解了这一难题,而大理州则采用“以工代赈”模式建设农村公路,降低了工程成本。这些不同的模式和做法,都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