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标胜利之城雕塑疑遭抄袭
事件背景
石家庄的“胜利之城”雕塑,以其深刻的纪念意义和革命精神展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地标性作品。该雕塑由设计师方昕创作,为了纪念1947年的解放而建,于2011年7月正式落成,并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奖。这座雕塑以28位战士的群像和巨型雕塑为主体,展现了石家庄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
令人震惊的是,在2023年3月,作者方昕在进行图片搜索时意外发现,全国至少有9个地方存在高度相似的雕塑,这些雕塑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福建等地。这些涉嫌抄袭的雕塑中:
有3处几乎是一比一模仿,“胜利之城”雕塑的形象在山东滨州、江苏泗洪、江苏扬州等地重现。另外5处则截取了“胜利之城”雕塑中的红旗元素或删减人物,在宁夏盐池、福建三明/永安、河北平山、上海奉贤等地出现。更令人惊讶的是,部分作品之间还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
各方回应
作者方昕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已收集创作手稿等证据,委托律师准备维权诉讼。他指责这种抄袭手法包括元素截取、整体模仿等。而对于这一指控,涉事单位大多回应称“不知情”或推诿给第三方施工单位,唯有福建三明声称已注册商标否认抄袭。石家庄园林局则表示正在协助作者核实情况。
法律与行业观点
从法律角度看,律师指出如果山寨作品使用了原作的独创性表达并且构成实质性相似,那么这就是侵权行为。根据《著作权法》,侵权者需要承担停止侵害、赔偿等责任。而从行业观点来看,评论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反映了公共领域版权意识的淡漠,部分单位甚至以“正能量”为借口来合理化抄袭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在2020年已明确发文反对城市雕塑领域的山寨抄袭现象。
社会反响
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普遍支持原创维权,纷纷表示“抄得这么明显实在不应该”。该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城市地标同质化、创作保护等问题的广泛讨论。人们开始反思在追求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原创精神,如何避免文化的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