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致开裂氢致开裂的条件
钢材氢致损伤
一、材料因素
在碳钢及低合金钢中,尤其是那些含有硫、磷等杂质的钢材,隐藏着一种名为氢致损伤的潜在风险。高强钢与含有铬、镍元素的合金钢,由于其特殊的材质属性,对氢的敏感性更高。相对而言,低碳钢在这一方面的风险较小。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或偏析区等微观结构,却如同氢的“聚集地”,为氢致损伤提供了温床。
二、环境因素:硫与湿环境的双重威胁
当钢材置身于含有硫化氢(HS)的湿环境中,氢致损伤的风险被显著放大。这类环境常见于炼油、油气集输等工业场景。在水溶液环境中,氢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电化学腐蚀反应侵入钢基体内部,为未来的损伤埋下隐患。
三、氢的来源与扩散路径
腐蚀反应产生的原子氢会渗透到钢材内部,它在微观缺陷处集结,结合成分子氢,并在钢材内部形成高压,这种压力甚至可以达到10MPa。焊接过程中残留的氢(如焊材水分分解产生的氢)也可能导致延迟性裂纹的出现。
四、应力条件的影响
某些特定类型的钢材(如SOHIC)在叠加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氢致损伤,但即便在普通HIC情况下,无需外部应力,氢致损伤也可能发生。残余应力或三向拉应力区域会加剧开裂风险,使得钢材的氢致损伤更加严重。
五、温度与时间的考量
氢致延迟断裂的出现与温度和时间的结合密切相关。当氢的扩散速率与钢材内部的位错运动达到某种匹配状态时,氢致损伤最容易发生。这意味着存在一个所谓的“孕育期”,在此期间,裂纹可能悄无声息地扩展,直到突然爆发。
实际应用场景警示
在炼油厂的冷凝器、加氢脱硫装置、油田管线等含有HS的工业设备,以及那些经过焊接但未能充分去氢的高强钢构件,都是氢致损伤的高危区域,需要特别关注和保养。这些场景中的钢材面临着硫、湿环境、应力、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威胁,容易发生氢致损伤,导致意外的设备故障和安全风险。对这些设备和构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