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照调节类
1. Re-Timer生物钟调节器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研发的便携式绿光眼镜,通过550nm波长绿光调节褪黑素分泌,适用于时差调整、轮班工作导致的生物钟紊乱。获CE眼部安全认证,单次使用50分钟即可见效。
同类产品:Nox智能助眠灯,发射550-750nm红橙光促进褪黑素分泌。
二、电刺激类
1. 睡迈通催眠器
中美合资研发的耳穴治疗设备,通过复合波脉冲电信号诱导δ脑电波,改善失眠多梦及神经衰弱。手掌大小设计,通过ISO 13485医疗器械认证。
安睡宝腕式脉冲仪:结合3000高斯磁灸与六穴位电刺激,曾获日内瓦发明博览会金奖,但存在虚假宣传争议。
三、声学干预类
1. 莫菲音乐睡眠仪
物理遮光降噪耳罩+钕磁音频系统,通过阻断左脑思维并激活右脑潜意识促进入睡,续航24小时。
Loftie电子催眠钟:内置AI生成白噪音与睡前故事,支持两段式自然唤醒。
四、脑电调控类
1. 经颅微电流刺激仪(CES)
如Alpha-Stim等设备通过0.5-1.5mA电流调节GABA和血清素分泌,FDA批准用于焦虑型失眠,需持续使用2-4周见效。
脑电生物反馈设备:如Muse头环监测α/θ波,通过神经训练改善自主睡眠调控能力。
五、综合方案
智能床垫:如SleepMaster AI Pro通过2000个传感器监测呼吸/体动,联动室温调节优化睡眠环境。
助眠APP:如“小睡眠”提供多场景白噪音组合,结合冥想功能缓解压力。
注意事项
医疗级设备(如经颅磁刺激仪)需医生指导使用;
非接触式产品(如光疗仪)更适合敏感人群。
以上工具可根据具体失眠类型(生物钟紊乱、焦虑、环境敏感等)选择适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