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治疗
1. 生活习惯调整
睡眠环境优化:保持卧室安静、光线柔和,调整合适的温湿度,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饮食与作息:避免睡前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可喝温牛奶或泡脚助眠;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听轻音乐或想象放松场景(如海边、阳光)缓解焦虑。
2. 行为与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I):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减少卧床清醒时间,建立睡眠与床的关联性。
情绪管理: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如激烈运动、看刺激影视),白天适当晒太阳和运动。
3. 中医与物理疗法
穴位按摩:按压神门穴(手腕内侧)或安眠穴(耳后)可促进放松。
中药外敷:如归脾丸碎末敷肚脐,需医生指导。
二、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
1. 西药
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或非苯二氮卓类(如唑吡坦),长期可能依赖。
褪黑素:适用于生物钟紊乱者,但效果因人而异。
2. 中成药
辨证用药:如肝郁用解郁安神颗粒,心脾两虚用归脾丸,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单味药: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等可养血安神。
三、其他辅助方法
规律运动:白天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避免睡前剧烈活动。
泡脚疗法:加入中药(如艾叶)至微微出汗,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失眠若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如抑郁、焦虑),建议尽早就医,综合评估病因后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