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失眠_中医论失眠的概念是什么

失眠治疗 2025-08-29 08:100治疗失眠www.shimianzheng.cn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其核心概念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阳不入阴"理论,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二气周期性运行的结果。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一、基本病机:阴阳失衡

中医认为失眠的本质是"阳盛阴衰",即白天的阳气(主动、兴奋)无法在夜间顺利转化为阴气(静止、抑制)。《内经》记载"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当这种昼夜节律被打破时,就会出现"目不瞑"的状态。现代中医进一步概括为"阳不入阴"四个字,表现为三种情况:阳气过亢(如思虑过度)、阴阳通道阻滞(如脾胃不和)或阴液不足(如肝肾阴虚)。

二、脏腑关联:以心为主,多脏受累

虽然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心不藏神则神无所居),但常与肝、脾、肾、胆、胃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 肝郁化火:情绪刺激导致烦躁不安、口苦难眠,夏季尤为明显
  • 心脾两虚:思虑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
  • 胃腑不和:饮食不节使"阳入阴通道"受阻,即"胃不和则卧不安"
  • 心肾不交:肾阴不足无法制约心火,出现潮热盗汗
  • 三、辨证分型:虚实两大类

    1. 实证:多因肝郁化火、痰热扰心或食滞痰浊,表现为易怒、多梦、胸闷等,治疗需清泻痰火

    2. 虚证:常见心脾两虚或肝肾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乏力眩晕,治疗宜补益气血、滋阴降火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强调失眠的个体化辨证,同一患者可能虚实夹杂,如长期肝郁既可化火(实)又会耗伤阴血(虚)。这种整体观与西医"睡眠障碍"的局部定位有明显差异。

    上一篇:人流后失眠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